从“灰色”矿山到“绿色科技”矿山的见证者
人物名片
范志国,河钢集团矿业公司承德柏泉铁矿质检作业区职工
曾经,矿山一直是苦、脏、累的代名词。20年前的一天,刚刚毕业的我,怀揣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机缘巧合之下,踏入了矿山这片陌生的土地。自此,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矿区成为我奋斗的舞台。
虽然在走进矿山之前已经做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艰苦的环境、匮乏的设施、繁重的工作、枯燥的生活还是让我感到非常郁闷。每天一上班,身上穿的是“灰”衣服,脚下踩的是“灰”矿砂,眼前飞舞的是“灰”尘土。那段时间,我感觉看不清前面的路,也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一度想要放弃这份“灰尘尘”的工作,是家人的陪伴和师傅的鼓励让我咬紧牙坚持了下来。
范志国正在取样查看浮选上矿情况
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步伐,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壮大。随着改革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特别是2017年“产改”的东风叩开了矿山的大门,为矿山企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为像我一样迷茫彷徨的矿山职工铺就了一条成长的道路。
随着“产改”的不断深入,促进了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断升级,为职工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河钢集团矿业公司承德柏泉铁矿注重职工技术和素质的提升,“三比两赛”(电工、钳工、焊工为主的三项技术比武,“安康杯”竞赛和劳动竞赛两项竞赛)蓬勃开展。作为在竞赛中取得名次的矿山职工,我不仅获得丰富的物质奖励,还被优先推荐到集团参加培训,并与企业签订了“师带徒”协议。从那时开始,选矿作业区班长、承德市劳动模范颜振林成为我的第一个导师,他毫无保留地将电气知识传授给我,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不断地学习磨炼,2018年我获得了矿内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先后14次被矿山选派参加集团培训,个人的技术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在河钢集团矿业公司承德柏泉铁矿,我感受到了创新带来的强大动力,我和工友们一起积极参与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在企业和师傅的带动下,我沉下心来钻研技术,2022年,我们研究实施了碎矿干选设备升级改造。2024年一季度,经不断优化调整碎选生产工艺,碎矿干选甩废率指标由原设计的10%提升到40%。同年,针对碎矿干选甩废率指标大幅度提升后,为减少干选尾矿细粒级含磷物料损失,研究实施了干选甩废细粒级含磷物料回收选磷改造,年增加浮选给矿量约40万吨,年促进磷精粉增产约1.8万吨。2023年,我们研究实施了碎选生产结构优化改造方案,改造后原选二作业区选铁工艺由两段闭路磨矿改为三段,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实现了选矿作业区3个系列运转与优化前6个系列运转同等的铁精粉和磷精粉生产能力。
守得云开见月明。2023年,河钢集团矿业公司承德柏泉铁矿成立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范志国创新工作室”,我是带头人,有核心成员7人。当看到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台台先进设备投入使用并创造可观价值,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程用到我们产品的时候,我是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河钢集团矿业公司承德柏泉铁矿作业区,昔日上班一身“灰”的景象早已旧貌变新颜。如今,“绿色、科技、数字”矿山建设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我和工友们将在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大道上阔步向前,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河北工人报记者 宋宝军 通讯员 徐海波 赵启林)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