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绿满辽宁”工程项目 辽宁完成生态修复超13万亩
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面积130.76万亩,完成修复海岸线15公里和滨海湿地2.7万亩;2024年年底前,可实现新增绿色矿山300家,完成绿化扩面提质和辽西北防沙治沙固土904.5万亩;2025年年底前,可恢复废弃矿山面积11.5万亩。
넶2 2023-02-01 -
山东肥城:塌陷地治理+特色养殖 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肥城市湖屯镇曾是采煤主产区,多年来形成2万余亩塌陷区,根据塌陷区特点,湖屯镇依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养则养的原则,推进人工湿地治理、生态产业开发和土地复垦复种多轨发展,统筹生态环境修复和土地资源利用,把历史难题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空间。
넶4 2023-02-01 -
“联动修复+挂钩倒逼” 池州市创立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我市总结创立了“联动修复+挂钩倒逼”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在新模式的不断实践中,全市初步实现废弃、停产、闭坑、在建、生产矿山生态修复“消化存量+控制增量”。
넶4 2023-02-01 -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定位
聚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加快实施“双重工程”,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实施山水工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넶3 2023-02-01 -
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揭示了生物炭改良剂治理新疆盐碱地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结合高通量微生物测序技术与作物抗逆性指标测定等方法分析土壤,发现土壤改良剂主要靠改变土壤微生物类群结构发生作用。通过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及土壤盐碱环境、作物抗逆性指标差异,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能源类土壤改良剂,能源类土壤改良剂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土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其中生物炭作用尤其明显。
넶7 2023-01-31 -
湖北随州市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
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印发《随州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对全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任务进行分解,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推动全市自然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넶5 2023-01-31 -
-
推进“绿满辽宁”工程项目 辽宁完成生态修复超13万亩
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面积130.76万亩,完成修复海岸线15公里和滨海湿地2.7万亩;2024年年底前,可实现新增绿色矿山300家,完成绿化扩面提质和辽西北防沙治沙固土904.5万亩;2025年年底前,可恢复废弃矿山面积11.5万亩。
-
山东肥城:塌陷地治理+特色养殖 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肥城市湖屯镇曾是采煤主产区,多年来形成2万余亩塌陷区,根据塌陷区特点,湖屯镇依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养则养的原则,推进人工湿地治理、生态产业开发和土地复垦复种多轨发展,统筹生态环境修复和土地资源利用,把历史难题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空间。
-
“联动修复+挂钩倒逼” 池州市创立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我市总结创立了“联动修复+挂钩倒逼”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在新模式的不断实践中,全市初步实现废弃、停产、闭坑、在建、生产矿山生态修复“消化存量+控制增量”。
-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定位
聚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加快实施“双重工程”,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实施山水工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
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揭示了生物炭改良剂治理新疆盐碱地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结合高通量微生物测序技术与作物抗逆性指标测定等方法分析土壤,发现土壤改良剂主要靠改变土壤微生物类群结构发生作用。通过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及土壤盐碱环境、作物抗逆性指标差异,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能源类土壤改良剂,能源类土壤改良剂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土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其中生物炭作用尤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