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逐绿沙漠耕耘希望
尤良英(右)通过电商直播方式销售红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十三团幸福镇十一连
示范园区建设,带动当地发展红枣全产业链,在“水到头、路到头、人烟到头”的荒原上,耕耘希望,追青逐绿,为沙漠边缘上了“红妆”,干部职工群众化身有理想、有担当的新型农民,开启幸福新生活。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一师十三团幸福镇十一连镀上了金边,3万余亩枣园里,阿拉尔市边疆红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尤良英正带领社员修剪枣树。
“枝组不交叉不重叠,增加采光量,能提高着色。”尤良英边讲解,边和大伙唠家常。
“去年种红枣挣了十几万元,女儿也考上了研究生。”社员窦慧琴聊到家里的幸福事,喜上眉梢。
远处,塔里木河沉缓地流淌在大漠绿洲间;近处,生机勃勃的万亩枣园点缀其中……十三团幸福镇,正如其名,一个个乡村振兴路上的幸福故事,从这里流传开来。
1991年,21岁的尤良英来到兵团广袤的土地上逐梦。靠着勤劳肯干,她通过种植棉花、红枣过上了好日子。
面对困难群众,尤良英出资又出力,帮助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种起红枣,让他建起新房,添了家具、电器。
几十年时光,尤良英也从十三团幸福镇十一连的普通职工,成了全国道德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十佳农民。
2016年,尤良英牵头成立了阿拉尔市边疆红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尤枣”品牌,带领大家一起做大做强红枣产业。
“现在的农业不只是种地,靠着三产融合,沙漠荒滩也是金山银山。”尤良英信心十足地说。
近年来,阿拉尔市边疆红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社员发展至115人,红枣种植面积也增加到3万亩,全年红枣销售额超过千万元,尤良英还组建网络直播团队,让兵团的特色农产品“飞”出沙漠腹地,销售到了全国各地。每月销售额近700万元。
“社员人均收入都超过4万元,幸福日子有奔头,乡村振兴有盼头。”尤良英开心地说。
如今的幸福镇,不再是简单的名字,而是鲜活的人、是连队里正在发生的事。
在这里,有众多尤良英一样,有理想、有担当的新型农民,他们深耕田间地头,让农民这一职业变得有底气、有魅力,让农业这个产业变得有活力、有奔头。
这些年,一师阿拉尔市培育创建多个红枣示范园,通过增施有机肥、疏密提干、精准化管理等措施,从“重产量”向“重品质”转变。同时,成立近400家专业合作社、近百家连队企业,建立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等一二三产业的连队产业体系,实现了年生产总值从千万元到亿元的飞跃。
70年来,在“水到头、路到头、人烟到头”的荒原上,兵团人耕耘希望,追青逐绿,建起一座座被誉为“塞外江南”的军垦新城。
如今,兵团沃野上,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幸福镇的一个个连队里,幸福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