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峁矿业:奋斗之花绽放山海
这几天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追了一部名为《山海情》的电视剧,看完后心里有许多感触。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荒凉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看了《山海情》中移民创业部分,我不觉联想到现在工作的地方,看着今日的张家峁矿业公司,已被一流智慧化煤矿,一流绿色矿井、文明生产单位等荣誉笼罩,谁能想象这美丽的矿区在十多年前还是飞沙走石的毛乌素沙漠,荒凉、贫瘠是这里的代名词。但与表面不同的是,在这贫瘠的黄土地深处,却埋藏着数不尽的“乌金”等待被发掘,同时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为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带来优势,注定是待开发的璞玉。
我多次驻足在矿灯房外,望着那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发呆,他们生动展示出公司成立至今的艰苦征程,如今在看了《山海情》后,我对这份不易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006年,关中老矿区的干部和职工响应集团公司“战略北移”号召,义无反顾奔赴陕北,成为张家峁第一批奠基人。只见他们在黄土地上用锹挖起第一捧土,激动声伴着鞭炮声,宣布了张家峁矿业公司正式成立。
“走出去”意味着背井离乡,踏向未知的远方,谁也无法预料迈出去会发生什么。刚来时,他们就如西海固第一批搬迁到吊庄村的7户移民一样,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迷茫和无助充满脑海,但他们没有退缩,凭借着当时并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面朝黄土背朝天,如“老黄牛”般一点点开荒拓土,克服背井离乡的牵挂,仅三年时间就完成矿井生产系统和主体工程的建设,同时生活区和办公区设施也投入使用,矿井开始试生产,一切都渐渐步入正轨。在他们的带领下,第二批,第三批北移人和当地人来到张家峁,加入到矿井生产和园区建设工作,既增加了收入,又学习到先进技术。
“如果不在困境中奋起,就必然在寒冬里倒下。”不知不觉十五年过去了,伴着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劳动人民的智慧让矿井从“大漠挥戟,蓄势而为”到“大展宏图,漠北生花”,通过“精细管理,转型升级”终成“两化融合,梦想启航”。张家峁人把最灿烂的年华和不懈的奋斗都留在了这块土地上,在艰苦的条件下创业奋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创业之歌”和“奋斗之曲”。
张家峁人的“山海情”,“山”是恶劣环境和各种困难堆积的大山,“海”是张家峁人艰苦奋斗与流血流汗汇聚的海,十九年来,伴着生产设备的进步,生产技术的成熟以及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一批批张家峁人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将张家峁铸就成为今日全国一流的智慧化矿井,让奋斗之花终绽放山海,在万众瞩目下熠熠生辉。(马月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