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能源公司改性黄河底泥利用谱写矿山生态修复新篇章
9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作为内蒙古最大焦煤生产基地,乌海能源公司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积极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积极推进黄河底泥利用项目,开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绿意盎然,花海如云
十月的矿山,秋高气爽。从空中俯瞰苏海图煤矿东排土场,昔日荒废的排土场,如今绿意盎然、花海如云,焕然一新,化身为生机勃勃的绿色矿山。这里,现代科技与大自然在和谐中共舞,成为北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是企业践行生态责任与科技创新的结晶,更为矿山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湖泊底泥污染控制与生态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实验基地,绿色发展在此生根发芽,生态与科技在这里交融共生,描绘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该项目聚焦乌海湖底泥安全处置与生态高值化利用,以乌海市周边地区矿山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提供创新技术与实践方案,由乌海能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承担。
“这片矿山曾经是寸草不生的荒地,多年煤炭开采形成的渣堆排置山土壤贫瘠、结构不稳定,植被无法自然生长。现在,我们通过采用改性黄河底泥作为主要生态基材,不仅大幅提高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还增强了堆填区的结构稳定性,使得植物在寒旱气候条件下也能顺利生长。”乌海能源公司规划发展部规划与项目前期负责人任旭介绍说,通过治理,矿区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矿山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修复,曾经的荒地变成了绿草如茵的生态区域,风沙明显减少,矿区的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该项目结合苏海图矿区东排土场顶部台阶堆体进行综合生态治理,整体绿化养护面积约113017.67平方米。采用改性黄河底泥作为复垦的主要生态基材,通过与煤矸石、水泥、保水剂等材料混合,用作堆体顶部退耕区和坡面植生基材,对示范区域内的植被群落系统进行人工重构,实现了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为矿山复垦和堆填场生态修复提供了创新性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乌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55.6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给植被的成活带来严峻挑战。该项目充分考虑当地寒旱气候特点,采用了多种耐旱草本和灌木品种进行生态修复,包括黑麦草、蒙古冰草、沙打旺、花棒、柠条等植物,能够在当地干燥、多风、降水稀少等极端气候条件下生长。
为了确保植被的成活率,项目配备了现代化的喷灌系统,对平台和边坡区域进行精准灌溉。在干旱季节,通过喷灌系统合理调度水源,确保为植被提供充足的水分。平台区域采用摇臂式喷头,边坡区域使用微喷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灌溉系统为植物的早期生长提供了关键保障,显著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和成活率。
近年来,乌海能源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生态优先的政治导向,抓住关键,在生态治理、资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智能矿山建设、创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技术路径等方面精准发力。改性黄河底泥与煤矸石的结合,不仅有效提升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还增强了边坡和堆填场的结构稳定性,对乌海湖淤泥资源化利用、改善乌海矿区生态环境、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矛盾、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为全国矿区生态修复提供有益借鉴。
来源:国能乌海能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