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集团:绘就绿色矿山、科技矿山、数字矿山新图景
走进河钢集团矿业公司(简称:河钢矿业),迎春花簇拥竞放、白玉兰晶莹皎洁,一派生机勃发、绿意盎然,从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落地建设,到河北省内首家实现5G信号全覆盖的矿井,绿色矿山、科技矿山、数字矿山的新图景越发活力十足、魅力四射。
作为河钢集团的重要资源板块,河钢矿业严格按照集团进入技术升级新发展阶段的整体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国内大型国有矿山先进典型,引领矿山行业发展方向”的战略定位,以全新的理念加快矿山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步伐,为集团在经济效益提升上提供支撑、在社会责任上彰显担当、在品牌建设上增光添彩!
以“绿”为底,靓出生态高颜值
“挂网喷播、挂网攀缘、孔植复绿,今年将重点应用这三项植绿护绿新技术。”6月5日,刚刚从现场勘察回来的河钢矿业司家营铁矿环保科负责人李建超说着今年的植绿护绿规划。
河钢矿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资源开发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矿山开采利用与生态修复治理同步”两个同步生态环保观,成立生态环保工作委员会,设立两级环保工作机构,确保生态环保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制度保障,夯实基础。编制《河钢矿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构建“39+1”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七大战略任务,明确了六大工程,形成了五大保障体系,高标准谋划了生态环保顶层设计。
严肃考核,压实责任。修订《生态环境保护经济责任制考核细则》,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问责办法,梳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清单,实行动态销号管理,开展季度挂牌竞赛,促进环保工作水平提升。
生态修复,稳步推进。实施绿色矿山建设“硬件”提升工程,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按照一个矿区一个特色一套方案的原则,通过修复绿化、转型利用、自然恢复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累计投资1.6亿元,生态修复治理面积611.17万平方米。
研山铁矿规划了矿区公园,司家营铁矿打造了生态环保观光路线,中关铁矿建设了“一山一水”花园式工厂,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各具特色、怡人怡情。黑山铁矿、柏泉铁矿成功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在产矿山均入选河北省绿色矿山储备库,司家营铁矿、石人沟铁矿、黑山铁矿获得冶金矿山“十佳厂矿”称号。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河钢矿业是实践者也是受益者。河钢矿业在行业内率先编制完成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探索实施的光伏发电减碳、碳汇吸收、新能源替代项目得到专家评审一致认可,为冶金矿山行业落实国家战略提供样板示范。主动承担大型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积极推动河北省矿石采选与加工行业绩效分级,牵头制定河北省矿石采选与加工行业绩效引领性指标,成为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期间差异化管控的重要依据。研山铁矿、司家营铁矿、中关铁矿首批入选河北省绩效引领性企业。
绿色技术,催生绿色价值。河钢矿业率先采用充填法开采地下矿,建成河北省首家充填站,相继研发三代新型充填材料,并在其他矿山推广应用,成为中国冶金矿山行业的典型标杆;实施了亚洲最大的帷幕堵水工程,在矿山开发过程中有效保护矿区地下水;承建国家《冀东地区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使用浮尾再磨再选工艺,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以“技”为翼,激活发展强动能
矿山企业被喻为不断移动的“工厂”,赋存状况和开采条件复杂多变:中关铁矿矿床属矽卡岩型大水破碎矿床,矿体性质变化大;司家营铁矿矿床属于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矿岩挑选难度大……
不同地质类型让生产工序工艺千差万别,如何在“千变万化”中画好“降本增效”同心圆?河钢矿业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依靠科技创新寻求破题新路径。
随着采场开采深度的增加,司家营铁矿原矿品位较去年平均值降低,这意味着“减产”迫在眉睫。只有实现逆势增产,才能确保完成产量任务目标。该矿率先研发应用了移动破碎干选技术,并构建“爆破-地测-采矿-碎矿-选矿”全流程精准配矿模式,实现原矿品位提升8.52%,每月可增产2770吨铁精粉。
碎矿工序属于高耗能工序,是成本管控的重点和难点。研山铁矿矿破作业区组建课题攻关小组,将目光锁定于国内最先进的筛分技术——新型双层香蕉筛筛分技术。通过降低粗粒度矿石在筛面穿行速度等举措,实现了降低矿石入磨粒度和设备能耗的目的。
中关铁矿研发运用30米段高矿房预控顶回采技术,创造了国内地下矿单月产量突破18万多铁矿石的业内新纪录,一季度生产铁精粉产量29.81万吨,实现利润1.5亿元;石人沟铁矿改造磁选机场强、应用新型高频细筛筛片等科技攻关,一季度实现铁精粉产量环比提升66.97%,销售额增加1889万元……
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实现效益大幅提升的同时,河钢矿业持续进行自主创新形成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能力,推进创新型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孵化和推广。由河钢矿业独立承担设计研发的“基于TRIZ理论的超大能力全尾砂充填工艺创新研究项目”,在国内矿山行业首次尝试运用国际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对超大能力充填系统功能进行分解,解决了尾矿作覆盖层不稳定问题等10多项行业技术难题,部分成果已经转化应用,综合创效2000万元以上。
关注矿山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河钢矿业充分利用河钢东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国家层面课题2项、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通过各层级课题的开展,全力破解产线升级、工艺优化和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其中,石人沟铁矿自主研发的“倾斜矿体下盘深孔回采技术”,填补了国内井采行业在倾斜矿体中的矿石无废开采技术空白,实现单个矿房多回收矿石1.5万吨,贫化率降低5%;研山铁矿应用参数调整后的“岩石破碎站二次干选系统”,在行业内露天矿应用尚属首次,开启了行业内露天矿矿石二次回收先例。
以“数”为媒,点燃增效新引擎
6月8日,在河钢矿业中关铁矿智能集控中心无人驾驶电机车操控台前,电机车司机郑添伟右手操纵摇杆,左手点击按钮,正在远程遥控井下500多米深处的电机车装矿。“以往,我要亲自下井驾驶电机车,工作环境差,效率低不说,还有一定安全隐患。现在,远程遥控轻松解决。”郑添伟表示。
看似简单的“便捷”,背后折射的却是“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传统的矿山行业,如何快速向产业链高端挺进?河钢矿业将突破点放在了数字矿山建设上。
该公司按照“数据引领、集中管控、智能产线、本质安全、远程共享”的理念,高标准打造了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高起点谋划了《智能矿山建设总体规划》,高质量建设了“一路、两平台、四系统”,即多网合一的信息高速公路、虚拟化和资源共享技术平台、多维融合云应用平台、井下智能开采系统、智能选矿系统、智能高压供电系统、智能物流管控系统让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等前沿技术在关键场景成功应用。以中关铁矿为标杆建设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了资源高效协共享和智能化运营,人工劳效提高267.65%,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5倍,综合创效可达2亿元,成为业内首家入选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单位。
定位更精准、视角更多元、落地更高效,“数字”给河钢矿业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让从传统走进“现代”的矿山人感受深切。
积极推动5G全连接工厂建设,打造基于5G技术的灵活组网模式,提升“云网边端”一体化协同能力,将5G组模应用到各类工作场景,实现了矿区5G信号基本全覆盖,让产线效率大幅提升,成为河北省首家5G信号全覆盖的矿井。
自主研发了5G超融合智能调度系统,为井下采矿工作面智能开采、井下运输无人驾驶、井下高清视频分析、机器人智能巡检等场景提供高效的边缘计算能力,井采效率提高3-5倍,实现矿山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
在司家营铁矿发运现场,智慧运输系统提供路线推荐服务,物流车辆自动装车、过磅,秒进秒出,销售端与客户端畅通无阻;在研山铁矿露天采场-187米水平,牙轮钻机在线监测系统让大型采矿设备实现“自主”监测,成本、效率“双丰收”。
以“绿色”拓展发展宽度、用“科技”提升发展高度、凭“数字”提高发展精度,河钢矿业打造绿色矿山、科技矿山、数字矿山的全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有力地诠释了矿山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来源:世界金属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