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植被抗旱建植方式——播种植被恢复技术
矿山废弃地的立地条件一般以干旱、缺水、贫瘠为突出的生态环境特征,即使在多雨的南方地区,由于雨量时空上的分布不均以及废弃地保水性差等原因,土壤水分仍然是植被恢复的限制性因子,因此抗旱技术措施的应用,在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中显得尤为重要。植被后期养护管理也是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目标群落能否实现的关键环节。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常用的建植方式主要有播种和植苗造林两种方式,很少采用分殖造林方法。播种技术多采用沟播、穴播、条播、撒播等具体形式,主要适用于灌草植物品种,对于一些发芽迅速的乔木也可以采用,如刺槐、臭椿等。乔木和常绿针叶树一般采用植苗造林的建植方法,常与鱼鳞坑、减渗、覆盖等具体技术形式结合应用。
一、播种植被恢复技术
自然界大部分植物的更新都是由种子萌发完成的,播种恢复植被符合植物繁殖的自然规律,是对自然规律的模仿。播种恢复植被具有不需要育苗、技术简单易行、节省劳力与投资的优点,主要适用于种子发芽力强的树种,但对立地条件(尤其是水分环境)的要求较高。
(一)主要材料与实施形式
(1)灌草种选择要遵循: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适应所恢复坡面的土壤水分、土壤性质、土壤类型等;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抗寒性、抗贫瘠性、抗病虫害等特性;植物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能在短期内覆盖坡面;种子易得且成本不高。
(2)根据植被恢复实施范围,确定具体的播种形式,撒播可以采用手摇式播种器播种,保证播种的均匀性,条播或是穴播可直接人工播种。
(3)后期可选用无纺布、草帘等物进行覆盖。
(二)措施功能特点
(1)通过撒播灌草种,可迅速形成植被覆盖,施工简单易行。
(2)与截排水设施紧密结合,实现坡面防护绿化,有利于坡面水土流失的防治。
(3)实施初期需要采用覆盖物进行覆盖保护,防止天然降水或人工养护浇水引起水土流失。
(4)对边坡坡度和土壤质地要求较高,必须有植物生长必须的土壤条件。
(5)坡面植被覆盖形成后,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明显,并且随着植物的生长,防治效果不断增强。
(三)设计与施工要点
(1)施工前期选择合适的施工场地,并确定施工及后期养护用水方案。
(2)清除坡面浮石、树根、杂草等,对表层土壤进行平整,必要时增施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
(3)根据坡面土壤、养分、水分等条件设计播种量,并做到均匀、定量化播种。
(4)对难发芽的植物种进行适当处理后,再按照设计播种量播种。
(5)在有条件的施工现场,播种后覆土、镇压,能够有效蓄水保墒,促进发芽、利于生长。
(6)植物出苗前覆盖无纺布或草帘,一方面起保水保墒作用,另一方面防止雨水或后期养护浇水时冲刷坡面,带走植物种。
(四)养护管理
(1)施工后立即洒水,保持地表2~3cm的土壤湿润,直至种子发芽。
(2)在养护期间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可适当施肥。
(3)植被覆盖保护形成后的前2~3年,注意对灌草植被组成的人工调控,利于向目标群落方向发展。
(五)适用范围
(1)适用于大面积矿区废弃地的全面或条带状植被恢复,也可以配合栽植方式进行组合式植被恢复。
(2)矿区废弃地土质、土石结合的平面和坡面均可使用,对于碎石渣等缺少植物生长土壤条件的废弃地需要与客土改良技术措施结合使用。
(3)一般适用坡度不陡于1:2的稳定边坡,坡长大于10m时,需要进行分级处理。
(4)全国范围都适用,但是在雨量充沛地区注意做好防冲保护,干旱半干旱地区注意蓄水保墒工作。
(六)工程应用
矿区废弃地的播种植被恢复,多采用沟播、穴播、条播、撒播等几种形式。对缺少植物生长土壤条件的区域,还可以结合客土改良、增施有机肥以及点穴、条状开沟整地,改善局部土壤环境,实现局部控制性植被恢复。
来源:圣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