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化土壤生态修复治理出成果 南疆盐碱地成功种植26种植物
2021年9月1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科研人员在兵团第二师三十三团盐渍化区生态修复示范基地查看高耐盐碱植物生长情况。通讯员王志摄
天山网讯(记者 王亚芸报道)9月10日,记者从兵团第二师三十三团召开的南疆盐渍化土壤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成果推介会上获悉: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乌鲁木齐中心”)开展的“南疆地区盐渍化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以高盐碱水灌溉盐碱地,成功种植盐地碱蓬、盐角草等26种高耐盐碱植物,创新了盐渍化土壤生态修复治理与开发利用技术,为推动南疆干旱区“盐土咸水”资源生态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示范。
据了解,“南疆地区盐渍化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是乌鲁木齐中心转制后,开展的首个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
乌鲁木齐中心党委书记赵毅介绍,项目组2019年进驻三十三团,围绕解决土壤盐渍化、荒漠化、水资源缺乏等突出问题,坚持盐渍化生态环境修复与土地开发利用并重,先后在含盐量3%以上的重度盐渍化土壤中,成功种植出盐地碱篷、盐角草等26种高耐盐碱植物。同时,利用排灌盐碱水养殖卤虫作为鱼虾类水产饲料,已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打造出盐渍化生态修复示范、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和农业科技科普三个基地,在服务支撑生态环境治理、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新模式、加快成果推广应用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当日,乌鲁木齐中心向当地无偿移交了三年来的地质调查成果及图册。
三十三团政委杨淼森说,下一步,将借助乌鲁木齐中心技术优势和科研成果,扩大“盐渍化区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创建规模,加强地上地下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沙漠经济、盐碱经济,让生态环境“绿起来”,盐渍化土地“用起来”,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切实享受到生态修复治理带来的红利。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我国盐渍化土壤大部分分布在北纬33度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盐渍化土壤总面积约1460万公顷,占全国盐渍化土壤面积的40.7%。由于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格局和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特殊气候,使得山区岩石中的易溶元素随着河流向盆地汇集,逐步演变成盐渍化区。
徐州中矿数字化矿山技术研究所
【官方微信】
全国客服电话:
400-0516-619
欢迎各界人士前来咨询
热线:400-0516-619
电话:18052114008
传真:+86-0516-80297711
邮箱:290385792@qq.com
网址:www.zyny.org.cn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铜山镇财富湾财富公馆1-1403
CONTANT US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徐州中矿数字化矿山技术研究所 苏ICP备18027288号-1 32031202000604 技术支持:徐州中矿数字化矿山技术研究所
绿色矿山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