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22900-2022)标准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贡献专业力量

 

专注于绿色矿山科技领域

  • 回到顶部
  • 400-051-661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

阳泉:修复“生态伤疤”再现秀美青山

       秋日的早晨,平定县冠山镇石板坪村492、493图斑处,入目皆绿。过去,因开采露天煤矿导致这里满是矿渣,山和水体周围裸露着黑色的矸石渣。近年来,经过治理边坡、打造平台,种植苜蓿草、油松、紫穗槐、爬山虎等绿植,原先破碎的地貌逐步恢复林草植被。下一步,平定县计划持续投入建设资金,将这里打造成县城周边的城郊森林公园,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赢”。

  生态是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最美的底色。去年以来,我市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生态修复工作的有关会议精神,指导各县区有效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以“生态为基,保护优先;政府主导,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分类推进”为基本原则,扎实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经过不懈努力,一处处废弃露天矿山变绿地,一块块“生态伤疤”被抚平。全市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开展以来,我市通过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规范矿山开发利用秩序,促进矿山安全生产,推进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指导全市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有序推进,形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重点严防、综合治理”的生态修复工作格局,努力修复“生态伤疤”,再现秀美青山。

  靠前指挥,织牢生态修复网

  去年,我市结合2019年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图斑,通过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工作,核实明确了我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图斑的基本情况,并通过自然资源部认可确定,将我市417个图斑纳入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地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范围。我市生态修复总面积20092.5亩,涉及我市城区、矿区、郊区、盂县和平定县,共23个治理项目区。

  我市高度重视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市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多次赴生态修复现场督察调研。我市成立了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领导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各县区也成立了工作领导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废弃露天矿山修复项目落实到治理区生产的各个环节,确保治理效果。

  我市在全面查清“家底”的基础上,根据土地资源实际,因地制宜确定整治目标、整治方式、整治工程,整合资金和项目,科学合理安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区结合实际,实行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水则水、宜景则景”的原则,统筹推进治理,鼓励矿山企业与相关机构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综合治理效益。

  扎实推进,让山更绿水更清

  深秋,盂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牛村镇治理三区的252号图斑处,田间的玉米已经收获。因开采露天煤矿而形成的积水坑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土石方回填后打造的连片高标准农田。这是我市持续推进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缩影。

  我市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以露天开采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沿线的“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为重点,采取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的方式,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类推进。  

  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开始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统筹协调设计、监理工作,各县区主抓工程建设施工,全面推进治理修复工作。平定县成立了作战室,每日17时统计当日完成工作,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及时沟通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建设如期完成。我市制定了日报告、周例会的工作制度,方便各县区及时反馈问题和交流生态修复经验。

  经过不懈努力,全市面积20092.5亩的“受伤”大地被精心修复,曾经的废弃露天矿山“披”上了“绿衣”。全市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后恢复耕地0.48万亩,林地1.37万亩,其他草地0.21万亩,土地恢复利用率达100%。

  综合利用,让青山金山两相宜

  过去,郊区荫营镇东梁庄村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623号图斑因开采铝矾土矿造成山体破坏,在山间形成了数个深坑。设计单位实地调查后确定治理方案,就近取土,对深坑覆土回填,打造连片高标准农田。治理完成后恢复耕地130余亩、恢复灌木林地56.1亩。今年,东梁庄村在新打造的高标准农田里种植了100亩高粱和30亩红薯。“多亏了生态修复工作,让我们村不仅环境变好了,还能开展规模种植。村里请了技术员到田间指导,今年的收成应该不错。”东梁庄村村民梁济堂说。郊区自然资源局项目负责人介绍,今年是生态修复后的第一年,修复土地上种植的高粱亩产量约500公斤,每亩收入约2000元,红薯预计亩产量2000公斤,每亩收入将近6000元。随着土地肥力的提升,农作物产量会进一步增加,可以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后,治理区恢复了废弃露天矿山的土地功能,生态环境持久改善,茂盛的草木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有效防控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项目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市还将生态修复与造林绿化、地质保护有效结合,将魏家峪村、石卜咀村、富山村、前庄村作为核心,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把裸露的地质结构作为根本,按照高标准、高水平、高品质的理念,对周边进行绿化整修,将种树和通路有效结合,打造万亩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开展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后续工作,并将完善有主矿山生态修复基金监管机制,对矿山企业下达修复任务,让生态修复形成良性循环,让阳泉的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温荣鑫 宋学军)

【来源:阳泉日报】

 

相关资讯:

精心抚平大地“伤疤”

平定县积极推进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东锁簧村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在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现场,工作人员在种植油松。

 

  一处处废弃露天矿山变绿地,一块块大地“伤疤”被抚平。去年以来,103支施工队伍对平定县230个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图斑进行填充修复、覆土植绿,让平定县山更青、水更绿、土更净。

  平定县冠山镇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492、493号图斑)所在地,曾是废弃的煤矿。治理前,这里到处黑乎乎、光秃秃的。市中岩建筑施工有限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宋帮军说,治理前,山体和湖周围裸露着黑色的矸石渣。他们将边坡安全隐患治理后,打造了24个平台。其中,3个平台计划种植苜蓿草恢复为草地,16个平台已经恢复为耕地,5个平台种植了油松,剩余坡面采用鱼鳞坑种植了紫穗槐,陡坡坡脚计划种植爬山虎。天气转暖,绿化工作会陆续实施。夏季,这里的环境一定会大变样,“这次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恢复了绿水青山,还让我们积累了不少生态治理经验”。

  冬季的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现场,覆盖了黄土的平台上,一株株油松生机勃勃。宋帮军介绍,这两个图斑的治理总面积约794亩,需要覆土的区域较大,因此施工方外运了20万立方米的土。为了确保按时完成治理任务,施工单位调用了15台挖掘机、50台工程车、8台大型铲车同时施工,每天安排120名工人植树。1个多月的时间里,施工队伍倒排工期、日夜赶工,完成了治理项目的主要内容。项目完成后,不仅可以恢复250亩耕地,还能恢复不少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针对时间紧、任务重、自然环境复杂的实际,平定县明确了按照图斑单体为单位项目招标发包,以此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承担项目的阳泉大地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制定了《平定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的实施细则》,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平定县治理点多,全县成了“大工地”。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平定县政府召集施工队伍项目负责人,就工程时间、进度、标准、安全等提出具体要求。为使工程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平定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领导组下发了《平定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决战方案》,成立了由综合协调组、工程管理组、技术服务组及监理工作组组成的决战工作组。工作组每天下午6点召开例会,总结当天工作进度,分析出现的问题,商讨解决办法。

  倒排工期,细化工程任务,配备与每日应完成工程量、工程进度相匹配的机械;设计人员随时深入施工现场,现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管理部门每日不定时现场督促施工单位,采取可行的施工奖惩办法等措施,推进项目快速实施……在各种措施的保障下,平定县按期完成了治理任务。

  平定县锁簧镇东锁簧村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新增3号图斑)所在地是个废弃的采煤矿坑,治理面积约500亩。在项目现场,白云倒映在湖面上,四周一排排油松挺拔直立,一个个粉刷成白边的鱼鳞坑整齐排列。眼前的青山绿水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曾是支离破碎的矿坑。按照治理方案,治理区内的部分堆渣边坡实行削坡放缓,在平台上覆土种植油松,剩余坡面建设鱼鳞坑种植紫穗槐,陡坡坡脚种植爬山虎。治理后,这一区域可恢复有林地约60亩、灌木林地约268亩、草地52亩。

  施工前,这里没有路,矿渣堆起了20多米深的坑,形成了一个堰塞湖。一年四季,这里光秃秃的,没有生机。在生态修复中,设计人员按照地形设计了5个平台,每个平台因地制宜规划了各类树种,打造了小景观。从效果图上可以见到,草木复绿后,这里将会是青山绿水。

  山西宏基建设公司是新增3号图斑生态修复项目的施工方。现场负责人白毅杰介绍,2020年11月24日,施工队伍进场施工。治理范围内的边坡坡度大,施工人员先将陡峭的边坡放缓,打造平台,建设平台和平台之间的连通道路,并为渣山覆土。1个月的时间里,施工方动用了4台挖掘机、26辆工程车同步施工,覆盖了约7万立方米的土,采购了13400多株油松、89000株紫穗槐,并完成了部分树苗的种植任务。与一个月前相比,这里已经大变样。“未来,这里一年四季会有不同的景观,春季有绿色,夏秋季节有紫色、绿色、黄色,冬季也有绿色点缀。多彩的植被和清澈的湖水,将会形成一个新的休闲打卡地。”白毅杰说。 (任继萍 温荣鑫)来源:阳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