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22900-2022)标准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贡献专业力量

 

专注于绿色矿山科技领域

  • 回到顶部
  • 400-051-661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

从肥料到材料,从燃料到面料!“富矿精开”向新“黔”行

(一)

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

来自“亚洲磷都”——贵州黔南的一块磷矿石,最终成为磷酸铁、磷酸铁锂等新能源电池材料。

而在以前,是直接卖磷矿石和生产磷肥。

从肥料到材料,是贵州“富矿精开”带来的变化。

贵州磷矿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位居全国第三位。这两年,贵州解锁新技能,向新能源电池材料、电子化学品延伸,推动磷、氟、煤、锰等矿产资源耦合发展。

正是看中了贵州丰富的磷资源,比亚迪、宁德时代纷纷抢滩贵州生产新能源电池。

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

 

如今,全国平均每3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用了贵州的“磷元素”。

下游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闻“磷”而动,抢占先机的吉利汽车等在贵州布局汽车生产基地。2024年,贵州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

无独有偶,贵州的煤也在经历奇妙的转化。

贵州煤炭资源也很丰富,储量为全国南方最多,过去,除了直接卖煤,当燃料发电、炼焦,傻大粗黑的煤似乎没有他用。

如今,贵州在煤化工上做起了文章。利用煤炭资源开发氢能,发展煤焦油、苯、腈纶、纺织面料。

在“江南煤都”六盘水,一座千亿级现代煤化工集群正在萌发。

位于六枝特区的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焦炉清洁生产工艺,年产优质冶金焦380万吨,每年可提纯4000万标方高纯氢气。

 

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据悉,国内首套2台氢燃料电池机车即将落地六盘水,同步示范运营1条氢能公交线路、不低于100辆氢能重卡。

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书记张定超介绍,除了煤焦氢,先行先试的六盘水还探索两条煤焦化下游产业链路径——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粗苯产业链。

目前,六盘水正常生产焦炭产能600万吨、在建880万吨、拟建700万吨。到“十五五”末,全市焦化产能将达2180万吨,可同步产出87万吨煤焦油、21万吨粗苯、43亿立方米焦炉煤气等副产品,能够为发展新型煤化工提供大量原料。

(二)

贵州多山,山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目前,全省已发现的矿产多达137种,其中49种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十,煤、磷、铝、锰、金等资源更是以储量大、效益高而著称,成为支撑贵州矿产大山的五大支柱。

面对老天赐予的“富矿”,贵州在“精开”上发力。2024年初,贵州确定了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通过“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闯出一条发挥能矿优势、壮大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磷化集团生产基地。(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供图)

 

精确探矿——

铜仁锰矿资源量约占全国的37%以上,是国家锰矿资源战略安全供应核心区。

“丰富的锰矿资源是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锰’然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众多集群企业云集铜仁的原因。”全国人大代表,铜仁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穆嵘坤介绍,2024年,铜仁市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全省率先开展固体矿产数字勘查,新勘探锰矿资源5000万吨、总资源量突破8亿吨。

精准配矿——

一年前,全国首个磷矿资源集采平台——“富矿精开·贵磷集采”磷资源集中采购供给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一平台围绕磷矿石及相关初级产品,实现“一站式”精准采购和供给,有效统筹资源配置,满足不同中下游企业的差异化需求。

好马配好鞍,优质资源优化配比,集采平台上线有效破解磷矿供需痛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精细开矿——

以虽坐拥“富矿”,但资源不可再生。贵州以科学的开采方法和先进的技术装备进行矿产开采,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单体露天磷矿山,穿岩洞矿露天开采的资源储量达8795.22万吨。为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企业把开采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理念贯穿到日常作业中。

目前,全省累计建成绿色矿山832座,其中国家级19座、省级813座。这些绿色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精深用矿——

黔南率先在全国实践探索资源产业融合发展,以“磷”引“钼”、以“磷”引“铜”等,推动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铜冶炼等深度耦合。

如今,贵州磷矿选矿、湿法磷酸净化、无水氟化氢技术均全球领先。实验室开发新技术及药剂,延长磷矿服务年限;突破国外封锁,实现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国产化;首创磷矿伴生氟回收利用技术,成本大幅降低。

 

(三)

“富矿精开”,一招落子全盘活。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贵州确立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努力打造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统开石卖矿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成了过去式,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风生水起。贵州各地建设一批优质项目,招引一批头部企业,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厂区

 

1月6日,贵州历史上单笔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总投资约730亿元的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在织金开工建设。磷、煤等优势矿产资源将通过项目多链条耦合、多环节融通的产业生态,转化为磷酸铁锂、碳酸二甲酯、煤焦化、甲醇等高增值性产品,预计实现年产值高达1200亿元。

在六盘水市,引进山西三强化工投资15亿元,建设单套产能全球最大的5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届时,传统煤化工与现代煤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产业耦合发展。

该市即将引进落地的中国企业500强、全球尼龙产能第一的福建永荣集团,投资建设包括年产50万吨己内酰胺的煤基新材料基地,能够为发展纺织产业提供原料支撑。

焦炭由主产品变为副产品,副产的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成为主要化工原料,新旧动能转换近在眼前。

黔南州积极布局以磷资源为基础的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仅用了3年多时间,磷系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值规模超5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加工基地。

全国人大代表、黔南州委书记洪湖鹏满怀信心:“我们力争到2027年磷系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到2030年突破2000亿元。”

贵州明确,到2025年,全省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总产值突破6500亿元,争取实现利润超300亿元。

“富矿精开”行稳致远,为贵州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策划 成嘉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玲

素材来源: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编辑 彭玲

二审 谢佳杰

三审 成嘉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