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铬都”披绿装 ——记山南市曲松县矿区生态修复工作
山南市曲松县罗布莎铬铁矿是目前国内储量最大的铬铁矿区,素有高原“铬都”之称。近年来,曲松县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坚持企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切实加强矿山企业监管,全力以赴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罗布莎铬铁矿都是采取露天开采的方式,直到2003年才逐步转为地下开采,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2010年,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技术支持等方式,西藏矿业、西藏江南矿业2家国有企业对5家开采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环保能力薄弱的企业的采矿权进行整合,使罗布莎铬铁矿逐渐形成了规模适应、竞争有序、集约利用、环境有利的矿业开发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南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美丽山南建设,加快构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
为做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山南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现场会等会议,深入调查研究,制订了《山南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将罗布莎—香卡山—康金拉铬铁矿矿山列为该市绿色矿山建设试点矿山。西藏矿业、西藏江南矿业2家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专门设立了环境治理基金,为打造绿色矿山保驾护航。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2017年以来,西藏矿业和西藏江南矿业聘请了专业技术单位编制了符合矿山实际要求的《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评审。依据相关方案,两家企业分别投入4976.8万元和4010万元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经过5年的治理,复垦回填20余处采坑,进行复垦区域土地平整、覆土撒草、加设围栏,指派专人开展后期维护、草场树木补种,共计完成104.3余公顷生态修复面积。
记者了解到,该矿区在生态修复中所用的130多万立方砂石料全部都是雇用当地村民的车辆和驾驶员运输。
山南市生态环境局曲松县分局局长次旦介绍说,在矿山生态治理和修复过程中,两家企业共吸纳当地260余名劳动力参与生态修复,租赁群众运输车辆230余辆,带动群众增收2394万元。
如今的罗布莎铬铁矿山成功入选了全国绿色矿山名录。“我今年60岁了,以前从来没看到这里的山上长树,没想到矿业公司在这缺水的山上种出树来了。”罗布莎村村民索朗顿珠对记者感慨道。
初冬时节,海拔4300多米的罗布莎铬铁矿区迎来了2023年下半年第一场雪。西藏矿业山南分公司环境保护室业务主办巴桑晋扎爱惜地看着还不粗壮的杨树苗,告诉记者:“这些杨树是今年3月公司投入10多万元购买树苗,全体职工在‘主题党日’种下的,目前存活了70%,希望它们都能挺过这个冬天。”不远处的山坡上,几头牦牛悠闲地吃着草,如果不是工作人员提醒,初来乍到的人不会知道这里曾经是露天采矿区。
来源:西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