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三秦大地绿水青山
呵护三秦大地绿水青山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纪略
近年来,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为引领,以秦岭和黄河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扎实推进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秦岭秋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坚持规划引领,初步形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格局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认真谋划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根据陕西特有的地形地貌,精心研究生态修复策略,历时一年编制完成《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修复规划》)。经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该规划于2021年12月印发。
《修复规划》以“深绿秦巴、浅绿高原、生态黄河、宜居家园、锦绣陕西”为目标,确定了陕西省“两屏三带多级廊道、六区六策十三项目”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其中9个项目被纳入国家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此外,陕西省自然资源厅还同步编制了《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要点》和《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要点》,加强市、县两级生态修复规划与省级修复规划的工作衔接,全面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努力构建省、市、县三级规划体系。
助力高质量发展,紧抓秦岭生态保护修复治理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扎实推进秦岭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退出矿业权生态修复工程。印发《秦岭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退出矿业权生态修复工作方案》,对因政策性关闭、已退出矿业权的169个矿山,督促指导秦岭6市加快推进恢复治理。截至目前,退出矿业权矿山治理面积达262.26公顷,计划于2023年年底全面完成秦岭地区退出矿业权矿山修复治理,实现秦岭地区“山青、坡绿”。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扎实推进秦岭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2018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资3.56亿元,在秦岭区域设立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87个,已治理面积511公顷,有效改善了秦岭区域生态环境。同时,针对秦岭区域特有的地形地貌,全面加强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实施尧柏水泥灰岩矿山恢复治理项目过程中,集成利用底盘排水技术、混播草籽技术等新技术,探索矿山自然灾害治理与植被复绿生态恢复新模式,取得良好示范效果。
积极推进设立秦岭矿山生态修复专项基金。陕西省自然资源厅联合陕西省财政厅共同发起设立陕西省秦岭矿山生态修复基金,注册资金3.03亿元,进一步拓宽秦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融资渠道,助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成功申报国家支持的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陕西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于今年4月通过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组织的竞争性选拔,被确定为“十四五”期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额为50.42亿元,计划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35359.88公顷,为系统、整体推进秦岭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落实国家战略,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全力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制定印发《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协调会议制度》,牵头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机制。
开展黄河流域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全面摸清黄河流域矿山地质环境底数,目前已完成8个项目的野外调查验收,并组织开展最终成果验收。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黄河流域和渭河平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任务,完成黄河流域废弃矿山修复治理595公顷、渭河平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969.6公顷。在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实施的渭河段历史采砂遗留废弃地的治理过程中,坚持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水则水原则,形成“田边有林、林边有湖、湖心有岛、鱼鸭戏水”的生态景观。
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四区四策”策略,统筹推进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实施榆林入黄支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项目,治理面积达36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开展实施7个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项目,治理面积达28155公顷,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陕西延安乾坤湾自然风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坚持先行先试,两类国家级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序开展。陕西省9个试点项目于2021年获得自然资源部审查同意,纳入国家试点范围,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265公顷,产生增减挂钩指标188公顷。目前试点工作正有序推进,3个试点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国家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试点有序开展。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编制了《陕西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试点工作方案》,于2021年9月获得自然资源部审定同意,纳入全国试点,已完成《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普查报告》《陕西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试点规划、勘查设计》和年度研究成果验收。此外,还研究起草了《陕西省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着重对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市场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机制、构建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进行探索。
夯实管理基础,积极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建章立制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推进业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陕西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办法》《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技术要求与验收办法》等制度文件,对生态修复项目申报、入库、设计、实施、验收等全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推进业务工作高质量开展。
加强生态修复信息化建设。建成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大数据平台,于2021年11月16日上线试运行,并于今年针对试运行情况开展平台功能优化升级。升级后的大数据平台内容涵盖矿山生产监管、全域土地整治、山水项目、土地复垦、历史遗留矿山整治等业务,实施全链条、全流程管理。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高绍珩 王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