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韶关: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总体绩效目标全部达成
最美一线行,见证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韶关是华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中,坚持“山上、山下”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技术模式,集中解决了一批对流域区域生态功能具有显著影响的突出生态问题,进一步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探索出生态修复“韶关经验”。
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总体绩效目标全部达成
韶关位于广东北部,地处南岭山脉南路,生态功能极其重要,是华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北江、东江上游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丰富,被誉为物种宝库,华南基因库,南岭明珠。
2018年10月,广东粤北南岭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自试点以来,按照韶关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修复办、市自然资源局紧紧围绕韶关市“北江和东江源头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针对北江流域、东江流域和拟建的南岭国家公园区域,构建“两江一公园”系统保护修复格局,集中解决一批对流域区域公园区域生态功能具有显著影响的突出生态问题,进一步提升粤北南岭山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截至2021年底,试点工作已完成实际投资合计89.7亿元,共计实施项目317个,其中,地方统筹资金73.1亿元共投资项目193个,已完成投资73.42亿元;中央专项资金20亿元共支持实施124个项目,实际支出16.21亿元。国家三部委下达的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19项试点绩效目标已全部达成或超出绩效目标。
矿山环境治理探索出“韶关经验”
韶关矿产资源丰富,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局限,矿山开采过程中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在推进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程中,韶关市坚持“山上、山下”一体化保护和创新修复技术模式,系统推进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和凡口铅锌矿区等区域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如大宝山矿与科研院所探索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技术,应用于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成功修复了90万平方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成本大幅降低,一揽子解决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恢复等三大难题,实现源头控制污染,确保下游横石水断面水质长期稳定在地表Ⅲ类水标准。
凡口铅锌矿是我国有名的大水矿山,由于早期采用浅部疏干排水开采方式,易导致地面塌陷,为解决这一难题,凡口矿通过采用帷幕注浆截堵治水方式,有效减少了开采区域地下水的疏排,降低了大范围排水引发地面沉降塌陷地质灾害情况。在地上尾矿库生态修复工程中则采用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和香蒲湿地治理方法,快速建立人工植被群落系统,约2/3库面已复绿,植被长势良好。
针对凡口铅锌矿的地上尾矿库生态修复治理方法,深圳市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常务副矿长陈卫东介绍,“首先第一步是进行一个覆盖,然后我们是做了一些阻隔术,阻隔技术的上面我们栽这个三十公分到五十公分的草,这个应该说我们通过实验还是得出了比较好数据,所以我们现在的地表的那个(PH值)比较中性值了,应该说已经达到6到7左右,所以这个(修复)还是效果非常好。”
凡口矿还对早期开采遗留的一个旧矿坑、废弃土地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国家矿山公园,达到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生态、美化矿区的目的。
红砂岭综合治理“秃山”变果园
韶关南雄和始兴两地广泛分布红砂岭地貌,该地貌独具特色,其表面极易风化,遇暴雨冲刷土层易流失,母岩裸露,侵蚀沟支离破碎,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南雄市在红砂岭综合治理工程中按照“山顶林木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农田遍地”的治理模式,把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治下与治上相结合,山水林田路全面规划,划分为生态涵养区、生态治理区、生态提质区,构建起一个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体系统。因地制宜把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相结合,实现生态综合治理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共赢局面。
南岭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
南岭自然保护区是广东北部的天然屏障,在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韶关立足“南岭山区森林及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以拟建南岭国家公园为实施区域,围绕森林资源的质量不高、野生动植物生境破碎化明显、石漠化严重等突出生态问题,系统开展林分改造、勘界立标、生态廊道建设、栖息地保护、南水水库水环境保护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在近期调查中,韶关市南岭自然保护区新发现海南虎斑鳽、黄角鱼鸮、白鹇和中华秋沙鸭等多种珍稀鸟类和丹霞山刚竹、丹霞山天葵、广东假野菰等7个动植物新种(或新记录种)和菌类。南水水库水质保持优良持续稳定达到Ⅰ类。
“两江”流域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在北江、东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韶关市立足“两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定位,按照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山上山下、地上地下”系统保护修复思路,紧紧围绕矿山生态破坏、耕地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生活污水直排污染等突出问题开展系统修复工程,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超过80%。“两江”流域韶关段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韶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总体成绩显著,依据“先行试点、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原则,探索形成了生态保护修复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韶关经验”。
来源:视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