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22900-2022)标准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贡献专业力量

 

专注于绿色矿山科技领域

  • 回到顶部
  • 400-051-661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

徐州:在绿水青山间定调发展底色

382088985

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 孙井贤 摄

来源:徐州日报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生态文明发展画出新的坐标,指明前进方向。

千里之外,一湖好水鹭先知。夏初的骆马湖,到处充满了生机,新沂市新店镇南建村渔民朱贤征正在300余亩的“白鹭岛”上忙得不亦乐乎。

刷到两会“热搜”中的生态话题,朱贤征不由回想起过去的骆马湖——非法采砂严重、水质持续恶化。在政府引导下,如今的骆马湖已再现一湖清水,引得白鹭云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朱贤征感慨:“绿色发展这条路子是对的,俺们一定会坚持走下去。”

近年来,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徐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建设促进环境改善,以环境改善促进要素集聚,以要素集聚促进产业发展,从而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实现了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绿水青山间,徐州的发展底色已经由“黑”转“绿”。

扛鼎一份担当——

绿水青山是徐州的责任和潜力

夕阳西下,微波荡漾,潘安湖的傍晚特别温柔。

看着眼前旖旎的风景,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还是徐州市沉陷面积最大、情况最严峻的采煤沉陷区。沉陷面积1.74万亩,积水平均深度4米以上,“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黑、脏、乱”,是原住村民对这里以前景象的记忆。这,也是徐州人过去不愿触碰的“城市伤疤”和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曾经荒草丛生、坑塘遍地的沉陷地如何变成一个波光粼粼、景色秀美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华丽转身的背后,是徐州市委市政府主动担当的转型突围。

2011年,贾汪区开始通过基本农田整理、采煤沉陷区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治理,因地制宜推进成片采煤沉陷区、工矿废弃地和采石宕口实施生态修复,并对采煤沉陷最严重的潘安湖区域实施综合整治,形成了4000亩开阔水面和2000亩湿地景观。经过多年努力,如今的贾汪区已获得了超值的回报。

其实,整个徐州,都是一座因煤而起的城市,百姓生存、产业结构、城市建设皆与煤有关;徐州,又是一座因煤而困的城市,资源枯竭、产能过剩、经济落后……生态产生的蝴蝶效应,让这座“百年煤城”走上转型突围的风口。

不走容易的路,要走正确的路。徐州人清醒地认识到,生态也是生产力,“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近年来,徐州市坚持问题导向,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系统性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采用农田整理、沉陷区复垦、湿地景观开发等方式,先后对近20万亩采煤沉陷区实施生态修复;同时,对宕口、矿坑、裸岩和断崖,因地制宜采用绿化造林、岩壁造景、遗存保护等手法,实现了消除地质灾害、生态环境修复、特色景观打造一举多得。徐州市还采取砌石成坑、引水上山、客土植苗等做法,开创了“石头缝里绣出绿色森林”的成功范例,森林面积高居全省第一位。联合国人居署在徐州召开会议,发布了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等技术标准,徐州城市绿色转型的成功经验正在向全球推广。

当这些行动落实在具体的地块上,就变成了一片苍翠林海、一汪澄澈湖泊、或是一处水草摇曳的湿地,又或是一处动物安心栖息的家园……

春天的绚烂起于一颗种子的苏醒,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道路上,徐州这颗已经破土的种子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贯穿一条主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鼓楼区,徐州历史最悠久、最密集的传统工业集中区。这里大大小小的烟囱曾是徐州人的骄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工业区内落后产能集中、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污染较重、困难群体较多等问题日益凸显。骄傲,成了包袱;转型,就在眼前。

2010年,鼓楼区累计关闭搬迁工业企业近400家。企业陆续搬迁后,腾出了一片“海阔天空”,但如何利用好这片土地,让老工业区焕发新活力?

谋定而后动。“企业搬出之后,我们在思考鼓楼区到底应该发展哪些产业?”鼓楼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科技管理中心副主任吴德国介绍,2017年12月13日,徐州鼓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鼓楼高新区”)获江苏省政府批复筹建。

“我们开始构建以人工智能产业为特色,以智慧物流产业、科技服务业为支撑的‘1+2’智慧产业体系。”吴德国说,两年多以来,鼓楼高新区重点开展创新能力提升、双创人才汇聚、金融服务支撑、创新型主体培育、发展环境优化等产业发展五大支撑行动,努力营造智能范、未来感的高科技园区。

有进有退,不破不立。

何止是鼓楼区。在“减”与“加”之间,铜山区、贾汪区、新沂市……徐州各地都在主动作为,精心解答这个时代命题。

强力实施“三大攻坚战”,持续深化工业烟气、“散乱污”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等六大专项治理,10年来,徐州单位GDP能耗下降约3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分别削减约35%和30%。全面建立河(湖)长制、断面长制,饮用水水质连续17年达标且环境安全无事故;针对工矿废弃地和工业用地污染,精准实施分类修复,“沉睡”的土地和工业遗产被重新唤醒。

狠抓新兴产业培大育强,以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设立2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全力打造新兴主导产业创新集群。狠抓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以铁路、航空、港口物流为配套的物流体系,微软、甲骨文、华为等国内外领军企业先后落户徐州。

面对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取舍之间,考验的是决心和勇气。

斗转星移,光阴流转,徐州以超前的意识和果敢的行动,奋发作为,这片土地由此迸发出更大的激情和能量。

闯出一个样本——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

生态治理,付出总有回报。

在邳州市铁富镇姚庄村,这种回报可以量化——全村人均纯收入逾30000元。

姚庄村位于邳州市铁富镇镇区东侧,是著名的“银杏时光隧道”所在地。当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广泛种植银杏树,到90年代中期联合企业推进银杏精深加工,银杏逐渐成为这座村庄的代表。

美好生态转化为经济价值,只是需要人民的耐心坚守和时间的积淀。近年来,姚庄村银杏生态旅游蓬勃兴起,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银杏村落、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等。尤其是银杏时光隧道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远方游客,让姚庄人真切感受到银杏风景的效益。“我们也没有想到,栽树会栽出一道风景线,会栽出一条产业链,会每年带来几十万的游客经济。”放弃在外地打工的姚庄村民冯言,借着家门口的风景,赚着最轻松的钱。

目前,除了“时光隧道”旅游景点外,邳州市银杏种植总面积约50万亩,成片林30万亩,定植1900万株,在圃银杏苗木2.5亿株,银杏资源总量堪称“世界第一”。

“一棵树”撑起了一大产业,“一棵树”富裕了一方百姓,“一棵树”成了“一棵树的风景”。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

多年的生态坚守,架构了徐州生态发展的新格局。

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确定11个城市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徐州市入选,且是江苏省唯一入选城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花落”徐州,并非偶然。近年来,徐州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综合领域成果颇丰,先后入选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城市、国家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等。试点建设一年来,徐州市更是将“无废城市”融入城市管理理念,全面践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了固体废物源头大幅减量、深度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

今年2月,徐州又从长沙、南昌、西宁等省会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申办第十三届园博会,成为第一个申办成功的地级市。在园博会举办的六个月里,会有数百万的游人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来到徐州参观游览,为徐州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徐州,闯出了一个鲜活的生态样本: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新的鼓点已经擂响,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且看徐州更美丽。(甘晓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