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22900-2022)标准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贡献专业力量

 

专注于绿色矿山科技领域

  • 回到顶部
  • 400-051-661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

智能开采“高大上” 汾西矿业贺西煤矿高标准建设智慧矿山纪实

来源: 中国煤炭网 5月25日,家住汾西矿业贺西煤矿周边村庄的职工家属王翠芬偷偷跟踪老公来到了矿上地面集控操作台,看到身为采煤机司机的老公刘二勤正在办公室操作采煤机割煤,心里的那份质疑一下打消了。

  “这两天听俺老公说坐在办公室就能开采煤机,不亲眼看一下还真不信,智能化无人开采真厉害,让‘煤黑子’变身成了‘煤白领’,我再也不担心他上班危险了。”王翠芬高兴地说。

“提起煤矿工人,人们先想到的就是一身黝黑,下到地下几百米的井下挖煤。现如今,在我们贺西煤矿,工作面无人值守,地面4人操作成了常态。5月22日,3412智能化工作面安装调试完成,标志着我们矿成为山西省率先实现地面出煤的矿井,我们正向着高突智能化采掘标杆矿井阔步前行。”该矿矿长肖海滨说。

  早在2019年11月1日,贺西煤矿3412智能化工作面就开始安装,同年12月25日设备安装完成。今年1月16日初采初放完成。1月17日开始调试智能化控制系统,4月13日开始正式集中调试至5月22日所有项目调试完成,历时45天。(1月23日至4月2日,因疫情厂家不能到矿,期间暂停调试)。调试完成后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3412智能化工作面在地面集控中心实现了采煤机、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等的一键启停,实现了采煤机记忆截割,机架协同作业,利用惯导系统实现工作面自动调直,工作面视频自动跟机,井上下实时对讲智能化……。工作面作业人数由原来25人减至12人。

  “3412智能化工作面是由一个综合平台集九个子系统组成的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实现了远程控制采煤、装煤、运煤的自动化。现在大家都在工作面端头、端尾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到这个“高大上”的生产过程,该矿综采二队队长薛少龙更是赞不绝口。

  贺西煤矿与3412智能化工作面同步推进、同等重视的另一个主打项目是快速掘锚成套装备的投入使用。该设备由掘锚一体机、液压锚杆钻车、转载输送机三部分组成。前半部长12米、宽5米、高2.8米,重95吨,后半部长宽高基本与前半部一样,重63吨。这样的庞然大物,堪称掘进战线上的“航空母舰”,战斗力非常惊人。

  掘锚一体机主要功能是“开路”和临时支护。截割头为滚筒式,一次就可以切割5.14米宽、3.2米高的煤,一次成巷。截割下来的煤,在左右两个耙爪的作用下进入刮板运输机,再通过后半部的转载运输机进入皮带,运至煤库,可谓一气呵成。

  液压锚杆钻车,主要功能是进行锚杆支护作业,其最大优势是操作平台上布置有9台锚杆机,可同时作业,大幅缩减了打锚杆时间。9台锚杆机均固定在钻车上,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高,弥补了手扶肩扛移动式锚杆机工作时震动摇摆大、安全性差、效率低的缺点。

  “转载运输机最大可伸缩空间距达30米,这样可以顺利的将掌子头的煤运送到固定皮带上,大大减少了因巷道延深带来的移动皮带机尾次数,减少了停机时间。这台设备的投入运行,在山西省也属领先水平,目前在我矿2417工作面正常使用,日掘进进度能达到18——22米。”该矿综掘一队党支部书记冯旭明说。

  操作人员摁下集控台启动按钮,地下深处的采煤机就进入了“无人驾驶”状态,流畅自如地割煤、移动。煤炭犹如流水源源不断地通过皮带涌向地面。操作人员不用下井,像城里的白领一样,坐在办公室操控设备,掌握生产状况……这是贺西煤矿如今呈现出的工作场景。然后,在该矿党委书记刘伟眼中,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开端。

  “我们将坚定不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能源革命,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和山西焦煤集团打造智能化标杆矿井的总体部署,坚持煤炭开采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继续推行‘一优三减’,加快职工素质提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着力建设云控中心、万兆环网高速公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两个平台,推进综合一体化数字智慧矿山建设,推动煤矿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大幅提升了矿工兄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个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智慧矿山正呼之欲出。”刘伟信心十足地说。

  下一步贺西煤矿将构建、完善井下视频监控网络系统,实时掌握采掘开工作面和井下重要场所、临时作业场所情况,实现透明调度指挥。积极完善自动化工作面、无人值守、信息网络系统、快掘装备等高端智能装备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构建矿井一张图、一张网,分期分阶段建设集感知—互联—分析—自学习—预测—决策—控制综合一体化数字智慧矿山,打造“安全、精品、文化、魅力”的百年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