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22900-2022)标准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贡献专业力量

 

专注于绿色矿山科技领域

  • 回到顶部
  • 400-051-661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

绿色生产!黄泥坳矿业打造湖南郴州首个“5G+智慧矿山”

 

     寒冬时节,沿着弯弯的盘山公路,《中国矿业报》记者来到了湖南郴州市苏仙区黄泥坳矿业公司。令人意外的是,作为集采、选于一体的铅锌矿生产基地,这座地处大山深处的矿山与周围环境共融共生、欣欣向荣——远处是享有天然氧吧的王仙岭森林公园,近处是茂密高大的树木,各种花草绿植点缀其中、竞相争艳,与错落有致的办公大楼、园林步道相得益彰。

“绿色就是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通过绿色矿山建设,我们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预计2021年公司产值、税收将比上年大幅增长。” 从绿色发展中尝到甜头的该公司总经理黄成文感触颇深地说。

绿色生产 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走进矿区,犹如置身于美丽公园,察觉不到矿石的踪迹,也看不到一丝扬尘。

     “2019年,我们公司建成了封闭式矿石输送廊道和封闭式物料堆棚,实现‘矿山不见矿,存矿不露矿,料场全封闭’,有效避免了对大气产生的污染,改善了矿区大气环境。” 黄成文的一席话打消了记者的困惑。

 

 

 

       对资源实现绿色开发、高效利用,是绿色矿山建设的核心。作为湖南省首批绿色矿山企业,该公司主要生产铅锌及萤石精矿产品。如何让“绿色”贯穿生产始终,把资源“吃干榨尽”,成为该公司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该公司以“节约集约、物尽其用、变废为宝”为目标,在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和尾废综合利用方面挖潜增效,提升尾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降低环境承载压力。2020年,他们引入中南大学博士团选矿队,通过科技项目、产学研横向联合、自主创新,持续开展伴生资源的综合回收研究,萤石品质从原来的60%提升到现在的97%,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一项项技术的创新突破,让公司尝到了红利甜头,仅萤石粉一项收入,就让公司2021年的产值翻一番。

 

 

 

       对金属矿山而言,选矿废水处理利用是重大难题。该公司加大环保投入,对矿井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过滤后用于生产或冲洗矿区尘土。对选厂冲洗等废水,经除油设施处理后,回收用于生产循环使用,做到废水无外排。而对选厂废渣,他们则通过科技创新,将废渣排放方式由湿排转变为干排,把废渣转变为水泥、空心砖的建材原料,实现了尾砂的全部综合利用,建成了郴州首个无尾无废矿山,减少了尾矿库土地占用,保护了生态环境。

 

 

 

绿色科技 助推智能化升级

 
       矿山智能化建设不仅是绿色矿山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矿山核心竞争力和安全水平的有效举措。近3年来,该公司在安全投资方面年均增幅不低于10%,2021年达到300多万元,着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工程。他们与华为、中国移动携手,共同打造湖南郴州首个“5G+智慧矿山”建设项目,成立了智慧采矿、智慧选矿、智慧运输专项课题组,形成了“目标+需求”双轨驱动模式,搭建了智慧矿山整体架构,大力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矿山的应用,旨在建成本质安全、资源集约、绿色高效的智慧矿山。该项目正式入选了2021年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

 

 

 

     2020年,公司投入巨资,开始了5G绿色智慧矿山建设。“智慧矿山不仅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安全生产中提供信息技术保障。” 据黄成文介绍,5G智慧矿山建设一举多得,通过大疆无人机对选厂尾矿库、矿山地形地貌、绿植覆盖进行定期巡航,将数据传回智慧矿山的运维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对隐藏的风险进行精准管控;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同时监视选厂、矿山近百个重点区域的实时画面,并通过AI技术对核心区域进行智能分析,真正实现了无人值守、无人巡检。

 

 

 

绿色发展  引领企地和谐共生

 
       随着矿产资源开采的持续深入,尾矿的积存量和年排放量逐年递增,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传统的开采方式对生态环境破坏大,主要表现为地表塌陷、尾矿库和废石场占用大量土地等。
      近两年,该公司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坚持科技创新,资源高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性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该公司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在原采矿区实施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对坡地进行平整,为植被修复出力,通过在坡地种树植草,防止矿区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发生。

      “经过近年来治理,矿区周边被破坏的生态区域已基本完成植被恢复工作,往日千沟万壑的废弃矿场已变了油茶、红薯、玉米等经济作物种植基地,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采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黄成文介绍称。

 

 
 
       没有轰隆的机械作业声,没有漫天的尘泥黄土。《中国矿业报》记者站在黄泥坳矿区,虽然适值隆冬,仍能看到一片片绿色植物。
“黄成文总经理及团队刚来时,村民们确实有很大抵触情绪。”坳上镇东市村党支部书记谭明文说,该公司刚接手时,一些村民担心开矿炸石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曾经两次阻工。如今,看到山林逐渐恢复,土地得以平整,群众才放心。
     “以前,附近村民都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现在,村民不用到外地务工,既可以在选厂务工,又可以利用下班假期空闲时间在家里种植经济作物,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真正实现了企地双赢。” 谭明文高兴地说。

 

 

 

     “作为一家民营矿企,应主动承担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推动企业与镇村的和谐共融,走出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真正做到‘为经济发展加力,为绿水青山添彩’,方能赢得民心、行稳致远。2022年,我们5G绿色智慧矿山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首次达1亿元,税收也将首次突破1000万元,从而跻身郴州市苏仙区纳税大户的行列。” 黄成文最后表示。

(首席记者 王琼杰 通讯员 张贵付 刘景勇)
(本文刊登于2022年1月21日《中国矿业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