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22900-2022)标准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贡献专业力量

 

专注于绿色矿山科技领域

  • 回到顶部
  • 400-051-661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

生态修复 | 河北三河:白茬山上起翠屏 复绿青山变“金山”

      记者来到河北省三河市东部矿区,放眼望去,巨大的白茬山山顶已经栽树复绿,曾经破损的山体已是一派草木繁茂、生机盎然的景象。

 

三河东部矿山治理区栽种灌木及花草

 

  据了解,三河市幅员面积634平方公里,其中东北部山区面积78平方公里,是廊坊市唯一的纯山区,非金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上世纪70年代末,采矿产业兴盛,当地百姓靠山吃山,办起采石场、白灰窑,高峰时采矿企业多达50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

 

  三河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指挥部负责人邵振介绍,“昔日挖山采矿,富了口袋却毁了青山”。经过数十年开采,三河东部山区被破坏的矿山面积达22平方公里。采矿遗留下大小不一的采坑、残山、断壁,不仅破坏了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也严重影响着周边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1、修复生态  废弃矿山变“青山”

 

  矿山治理势在必行,多年吃资源饭留下的生态欠账必须偿还。三河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共投资超80亿元,按照“不征地、不租地,土地经营权、所有权不变”的思路,强力推进东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自2016年至今,三河市启动实施了东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三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治理思路,持续推进三河东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消灾除险、生态复绿的矿山综合治理之路。

 

  “废弃矿山修复治理,我们主要采取消灾除险、削高填低、覆土植绿等措施。”三河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指挥部负责人邵振介绍说,消灾除险,先清理矿山的危岩、山体裂缝,进行排险;削高填低,把犬牙交错、高低不平的山体统一找平;覆土绿化,覆上1米厚的土,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景则景”的方式进行绿化。

 

矿区修复后的样貌

 

  先期对坡度相对平缓、位置相对集中、深度较浅的矿坑进行治理,即示范工程一期0.8平方公里治理工程,先“动起来”。开采矿山造成的部分山体纵截面,与地面的角度可达八九十度,几乎垂直,陡峭的坡面给复绿造成巨大困难。“我们采取了‘造梯田’的方式。在山体边以堆砌矿石的方式制造出多级阶梯,类似于‘梯田’,为覆土植绿创造了可能性。”邵振说。

 

  截至目前,三河市东部矿区22平方公里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中,已完成示范工程一期、示范工程二期、1.7188平方公里治理区和福成治理区共计6.6平方公里,植树180万株,植草4500亩。剩余15.4平方公里治理区,主体工程都已全部完工,目前正在进行绿化扫尾工作。

 

  2、引入社会资本  “挖山者”变“绿山人”

 

  为破解矿山环境综合治理任务重、时间紧、资金缺口大等难题,河北省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印发《河北省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实施办法》,将矿山生态修复与后续资源再利用、产业发展统筹考虑,明确了鼓励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实行差别化土地供应、盘活矿山存量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废弃矿山土石料等支持政策,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矿山修复治理的积极性,增强了矿山修复治理统筹推进的合力,实现了“变迹地为资源、变包袱为财富、变伸手为招手”。

 

  三河市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投资80亿元,对22平方公里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通过强化政策机制支撑,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有效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通过引水上山、客土回填、山体禁采、封山禁牧、植树造林等举措,让光秃秃的山体重新披上了绿装,实现了增绿于山、还绿于民的目标。

 

  2012年,作为三河市的龙头企业,福成集团率先打响了三河市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环境治理的第一枪,治理面积约5.8平方公里。在修复过程中,福成集团将矿山环境整治、矿山土壤改良、后期土地维护等工作结合起来,实现环境治理、土地综合利用与培育土地经济的互促共进。截至目前,已陆续投入资金60多亿元,完成治理面积1.8平方公里,其余4平方公里土石方挖填工程已完成,部分区域已栽植各种林木、果树、花卉、爬藤等60余万株。

 

三河东部矿山治理区呈现“油菜花海”的壮丽景观

 

  继福成集团之后,联铭实业公司等一批企业也加入到废弃矿山修复治理的行列中。联铭实业公司总经理杨连明,称自己“原来是破坏者,现在是治理者”。

 

  在三河土生土长的杨连明,曾在山里开过一家采石场,做石料加工,供应北京、天津市政工程市场。虽然口袋鼓了,但他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时常会想起小时候的绿水青山。

 

  2020年,时年58岁的杨连明做出了治山的决定。为了治山,他连续40天吃住在山上。“已投入几个亿,造地几百亩。1亩山地的治理费用在20万元。”他期待,废弃矿山旧貌变新颜,换来金山银山。

 

  浩圆建材公司总经理孟浩,也曾“挖山”。望着千疮百孔的矿山,他痛定思痛,2013年关停自己的采矿企业,转型做新型建材。如今,孟浩变成生态修复、矿山治理的积极响应者与推动者,从2019年开始,投入1000多万元,在山下做起了造林绿化项目。

 

  目前,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治理模式,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的恢复治理,在全社会形成生态修复的广泛共识。通过多方参与、协调联动,激发利用社会资源的优势和积极性,实现了1+1>2的治理效果。

 

  3、绿色发展 复绿矿山变金山

 

  油菜花田,你可能见过很多,但是你见过矿山生态治理区的油菜花海吗?三河东部矿山治理区栽种多种乔木、灌木及花草,景色宜人。

 

  一些巨大的矿坑被保留下来,未被填平。“北方矿山修复,受干旱少雨等气候条件制约很大。为了东部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后的未来发展,我们谋划了中水上山和排水项目,这些矿坑将被用作集水蓄水池,收集中水和雨水,作为长期灌溉水源。”邵振说,现在油菜花浇灌用的就是集水蓄水池里的中水。

 

  三河市段甲岭镇前山村2500亩果园里,种植了桃树、梨树、苹果树、柿子树等。“福山大桃”7月中旬开始采摘,吸引来许多采购商。

 

  矿山开采区最北沿,距前山村也就七八里的路程。因此,未治理前,沙尘、扬尘不断,村里环境非常差。而且,运输矿石的矿车,对道路破坏很严重,交通条件不好。

 

  “七八月份‘福山大桃’处于成熟期,农民想卖都拉不出去,水果商贩也不愿意上山收购,很难卖到好价钱。”前山村村民于士成感慨道,“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后,村里的空气好了,天变蓝了,树变绿了,环境美了。现在桃不仅好卖了,而且价格还提上去了,村民们发展乡村游的劲头更足了。”

 

  在修复治理废弃矿山过程中,三河市超前规划路网,在已完成矿山路、二期主路及五期主路的基础上,谋划了道路提升项目,将东部矿区22平方公里治理区连接畅通。段甲岭镇与黄土庄镇之间打通了两条主路,村民可以直接通行,公交车都通到村里了。“2018年,黄土庄-段甲岭一线矿山恢复治理工程完成后,就有市民来此采摘、旅游、骑行。”邵振告诉记者。

 

  待全部治理任务完成后,三河东部矿山将形成千亩林地、万亩花海的壮丽景观。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变成本地居民及京津游客休闲的“打卡”地。

 

  一些慕名而来的顶尖规划设计团队和大型建设、康养、文旅投资集团,将对三河东部山区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设计,谋划布局休闲游憩、绿色康养、科研展示等功能,打造三河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本文刊登于2021年11月11日《中国矿业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