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22900-2022)标准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贡献专业力量

 

专注于绿色矿山科技领域

  • 回到顶部
  • 400-051-661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

[学思践悟十九大]马吉孝: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学思践悟十九大]马吉孝: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来源:中新网 在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篇幅很大、分量很重,对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总结了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摆上重要战略位置,重视程度之高、部署频次之密、推进力度之大,取得成效之好史无前例。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树立了最鲜明的生态保护理念;出台了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实行了最严厉的生态保护问责;下定了最大决心遏制污染势头。中央重拳出击遏制污染、治理环境,使污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升级提速。

  青海生态保护中央重视、全国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中国最大的盐湖在青海,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条大河发源于青海。青海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淡水供给地,既是生态资源宝库,也是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审定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强调“青海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无法替代;青海又地处青藏高原,生态就像水晶一样,弥足珍贵而又非常脆弱;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青海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要求,着眼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把“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作为发展方向,坚持以绿色发展扮靓美丽青海。

 

 

76371b6dba4e4d1c9a5e435a1f7e6178

 

图片说明:十九大代表,青海省委常委、总工会主席马吉孝

  牢牢树立绿色发展观,更加注重绿色布局。青海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着力构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屏障、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带、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同时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建立健全体现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的政策体系。此外,严格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责清单,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做到不欠新账、还清旧账。

  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更加注重绿色作为。从《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出台,到《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通过;从率先在全国实施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到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试点,青海坚持生态保护与制度建设同抓,工程治理与自然修复并重。同时,紧盯自然保护区违规开发建设及矿山恢复治理、农牧业面源污染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挂牌督办,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牢固树立绿色价值观,更加注重绿色引领。青海深入挖掘水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和宗教文化中蕴涵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精髓,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增强全社会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同时,引导绿色新风尚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饮食、推广绿色服装、倡导绿色居住、鼓励绿色出行、推行绿色办公,真正使生态文明观融入时代生活、走进群众心灵、引领社会风尚。

  目前,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实施,江河源头重现千湖美景。青海湖泊面积为17年最大,由2012年的4402.55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4497.01平方公里,相当于增加了15个西湖面积。全省湿地面积达到814万多公顷,比2001年增加257.47万公顷,居全国首位。

  党的十九大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提出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测体制等4项改革举措,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十项最新部署。我们将自觉“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保护好三江源头,守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使源源不断的三江之水,滋润沿岸的城市乡村,造福流域的万千人民。一个天蓝、水清、山绿,看得见星星、听得见鸟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必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