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矿山,峰峰在行动!(图)
4月的峰峰,早已褪去冬日的苍凉,到处都是一幅生机勃发的春和景明图,而位于峰峰镇后西佐村西南的官滩沟尤其如此。站在官滩沟最高处向下眺望,一排排油松迎风矗立,绿油油的侧柏挺直腰杆,洒水车在其中穿梭,为绿植补充着水分。不远处,工人师傅们正在路两侧用碎石搭栏,修出一条条齐整的护栏,防止雨季来临时雨水携带泥土冲毁路面……眼前的官沟滩,虽然还遗留着当年开采的生态疮伤,但生命已然在此扎根,官滩沟的春天,来了!
曾经的“聚宝盆”亮起生态“红灯”
官滩沟所在的山体被当地人称为“后山”,也视为母亲山,有着40多年的开采历史。虽然在当时使得经济上得到了短暂的发展,但长期的粗放式开采经营,一系列生态问题暴露出来: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污染、退化严重,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逐年增加……曾经的“聚宝盆”,如今亮起了生态“红灯”,治理迫在眉睫。
2019年,官滩沟区域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治理面积2524亩,划分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具体采取分区治理,同步跟进的策略,对裸露山体掌子面进行分级削台、覆土、修挡土墙、台阶种植爬山虎和乔木,坡面种植低矮灌木,埋设水管,从而达到消除掌子面和废弃渣堆产生的生态斑块,降低景观破碎度,恢复地形地貌景观的效果。
官滩沟区域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工程带来的另一个生态“效益”,便是可以消除渣堆粉尘对环境的破坏,特别是能消除掌子面带来的地灾隐患以及采矿痕迹,不仅能使治理区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还大大提高了该区域的安全系数。
新账不再欠,旧账加快还
官滩沟修复工程是峰峰矿区矿山修复工程的一个缩影。2020年,峰峰矿区共启动矿山修复工程12处,分别是:千升、泓达、九合村西北100米灰岩矿、河北太行华信建材北新村采区、寺后坡北石料厂、金鑫西北采石厂、苍龙山西石料厂、马庄西400m砂岩采场、豆府沟北800m采石场、仁义村西南300m灰岩采石场、义张庄东500米灰岩矿、华信西采石厂。据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12处修复工程的前期勘查、测量、立项等工作已完成,下步待招投标后,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治理。
绿色矿山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年复一年的努力。为了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让昔日沟壑纵横、寸草不生的“光头山”,变成草木葱翠、环境优美的“林海山”“风景山”,峰峰矿区探索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治理模式,鼓励矿主和民间资本参与关闭矿山的恢复治理,不仅解决了资金的“瓶颈”,更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2017年以来,企业、社会等各方资金投入达2.56亿元,通过多方参与、协调联动,形成“新账不再欠,旧账加快还”矿山治理良性循环。
要治理好,更要保护好
看得见的是地质环境治理,看不见的是峰峰矿区在矿山修复上的不懈努力。牵头部门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面对这项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的工程,早部署、早安排,对全区90处需治理的矿山进行勘察、测量,制定治理方案,成立了露天矿山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根据治理方案实行每天报进度,每周一调度,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加强对露天矿山修复的督导工作特别是注意发挥“天网、人控”的力量,助力施工质量把控。
为了防止矿山生态再遭破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推行了网格化管护,编制了矿山治理分布图和责任分工表,设置巡查台账,制定任务分工、责任、整改、问责“4清单”,实现网中有格、格中定人、各负其责。在日常监管中,通过摄像头“天网”覆盖、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设置生态环境监控点,对各处矿山生态恢复常态化检测,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旧账要还上,而且还要高标准还上!”面对修复难、维护更难的现状,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贺爱民在心里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让那个青山满树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
这也是每个峰峰人心目中的美好愿景
让我们共同期待……
■编辑:康银锁
■供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校对:张江波
■编审:庞 薇
原标题:《修复矿山,峰峰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