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

(GB/T22900-2022)标准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贡献专业力量

 

专注于绿色矿山科技领域

  • 回到顶部
  • 400-051-6619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在

栾川:“中国钼都”的“绿色”蝶变(图)

新华社郑州4月25日电 题:栾川:“中国钼都”的“绿色”蝶变

  新华社记者王丁、韩朝阳

  豫西山区的栾川曾长期“卖矿为生”,富了老板,毁了生态,苦了百姓,黑乎乎的钱变得烫手,光秃秃的山日益扎心,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近年来,绿色发展成为栾川的核心理念,山变绿,水变清,游人多了,百姓富了,“黑色”栾川实现了“绿色”蝶变。

  从毁山挖矿到治企复绿 产业发展绿色化

  栾川是“中国钼都”,已探明钼储量亚洲第一,白钨储量全国第二,钼钨矿采选业长期是支柱产业。

  “矿业一度野蛮生长,遍地开花,到20世纪90年代,全县有千余个小矿山、小选厂。”分管环保工作的栾川县旅游产业集聚区副主任王冲说,工矿业不能不干,但无序采矿严重危害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栾川工矿业治理的重点是资源整合。2008年以来,180余家小型采矿企业被整合为洛钼集团等5家企业,落实“谁受益、谁治理,谁破坏、谁治理”。

  矿产开发中,矿山扬尘、选矿废水、冶炼废气是主要污染源。近年来,我国第二大钼生产商洛钼集团完成140余项环保项目,改进技术,更新设备,降低粉尘污染,实现生产用水循环利用,做到废气超低排放。该企业还投资2亿余元“还旧账”,恢复矿山植被143万余平方米,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洛钼集团总经理李发本说,环保也是效益,从钼尾矿中回收低品位白钨,不仅减少废渣排放,还让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钨生产商。

  资源整合的同时,栾川治理292家“散乱污”企业,并列出负面清单,禁止新上小水电、漂流等7类破坏生态的项目。

  近年来,栾川钼冶炼企业每年减排二氧化硫2.7万余吨,完成矿山生态治理76.77万平方米,91座尾矿库植被恢复面积达355.5万平方米。

  目前,栾川3个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超过9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生态立县”成为栾川共识。

  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 绿水青山产业化

  栾川森林覆盖率达82.4%,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是栾川认准的发展方向。

  10余年前,钼矿行业形势大好,旅游开发却举步维艰,栾川提出“工业反哺旅游”,“生态产业化”取得突破。

  在栾川北部开钼矿的杨植森回到南部老家老君山,希望“集北山之财开发秀美南山”。接手老君山时,景区已欠下1400万元的债务,杨植森将采矿赚到的13亿元投入到景区开发。2007年,老君山的门票收入仅有30万元,到2018年,老君山已成为营收1.35亿元的热门景区。

  杨植森带动一批矿老板转型。如今,在栾川旅游上投资超亿元的13位企业家中,有11位曾是矿老板。

  “近年来,栾川建设的项目80%与旅游相关。”栾川县委书记董炳麓说,仅2016年至2018年,栾川就实施旅游业项目81个,总投资120.05亿元,全程17.8公里的伊河水系建设,成为栾川耀眼的免费旅游产品。

  目前,栾川已建成2个5A级景区和6个4A级景区。2018年,栾川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7.4亿元。

  通过“品牌+企业+农户”模式,栾川开发6大类81款优质农产品商品,带动2万余名群众就业增收。栾川正打造以钨钼新材料和旅游为主导,现代中医药为新兴,特色农业、健康养生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工业强县到旅游富民 发展成果共享化

  栾川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大头长期来源于工业。2008年,栾川财政收入17.7亿元,居河南省第3位,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755元,远低于河南平均水平。

  “工业强县,旅游富民,成果共享。”董炳麓说,“为让绿色产业惠及广大农民,我们由抓景点建设转向推全域旅游。”

  两年前,陶湾镇协心村村民左新绘家建起了农家宾馆,没想到一年增收近10万元。“旺季还要雇3、4个人,他们每天也能挣70块钱。”左新绘说。

  协心村所在的南沟有4个行政村,一度都是贫困村,1500余户6700余人中近1/5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起,乡村休闲游在这里兴起,自行车道、登山步道等设施落地,短短3年,150余家农家乐和农家宾馆在山沟里开张。依托乡村旅游,315户贫困户1204人脱贫。

  为促进“黑色”反哺“绿色”,近两年,栾川拿出3500余万元财政资金,两次举办高速免费通行旅游扶贫活动,共接待游客26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推动发展成果共享。

  目前,栾川15个乡镇中13个有景区,旅游产业累计带动约16万人就业增收。“全域旅游成栾川共享发展成果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产业。” 董炳麓说。2016年以来,共有1.2万余名贫困群众借助旅游脱贫,占全县贫困人口的32%。

相关资讯:

栾川钼矿发现纪实——中国钼都崭露头角

来源:栾川零距离 栾川钼储量220万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这样的一座天然宝藏秉承着自然界的神秘特质,一直都是藏在深山人未知的。直到一代代地质队员们经过穿荆度棘、前赴后继,中国钼都才逐渐崭露头角。在历经32年的艰苦卓绝探矿后的1988年,才探明了钼金属206万吨,成为世界为之叹羡的“中国钼都”。(图文来源:中钨钼价)

b60eee0cd4

1956年4月,我国和前苏联联办的中南地质局秦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437队)传出喜讯,他们在豫西和豫陕交界地区开展1∶20万地质调查工作中,第四分队的地质队员们惊喜地发现,栾川县的南泥湖和三道庄蕴藏着丰富的钼资源,更有可能隐伏着大型的钼矿床。

1957年11月,随着南泥湖地质普查工作的捷报频传,以盛中烈为组长的5人普查小组增加到22人。由此,一个22人组成的栾川地质队便在这层峦叠嶂的大山深处挂上了牌子,插上了红旗。

1958年初,他们已步步为营地解开了地下宝藏的“密码”,《栾川县南泥湖多金属矿区报告》、《栾川县南泥湖多金属矿区地质专报》出现在河南省地质局的办公室里。

1958年8月,机长郭嘉祥带着他的队伍,让第一台H-22单缸柴油机装备的苏式KAM-500型钻机矗立在南泥湖的大山上。

次年初春,栾川地质队更名为豫〇一队。豫〇一队在这大山深处创造着奇迹。在钻进工艺上,对硬质合金钻进和铁砂钻进技术进行研究,大胆推出钻进方法,逐步推行了铁砂钢粒混合钻进和钢粒钻进;在护孔技术上,推行了泥浆护孔,有效防治了复杂岩层钻孔坍塌和漏水;在平巷掘进中,自行设计研制出了木制脚踏打眼机、木制鼓风机、木制装渣机,极大提高了掘进速度。

1959年的9月,地质部在南泥湖矿区召开的南方八省地质系统山地会议上,前苏联专家菲利波夫在会上专题发言时,对豫〇一队的革新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1959年底,豫〇一队陆续开动钻机19台,完成钻探18400米,掘进浅井3540米,斜井140米,槽探32480立方米,探井390米;完成了南泥湖附近区域1∶5万地质测量、三道庄矿区钨钼矿石的可选实验,开始了上房沟钼矿勘探等工作,初步探明了栾川蕴藏的钼资源储量不仅居全国首位,而且也在世界前茅,并且还伴生有大量的钨、铼、铁等金属和非金属这一重大成果。

1971年的2月,由于栾川勘探工作的需要,豫〇一队再更名为河南省地质三队。

1979年,河南省地质局又抽调地质三队、信阳地质十队、许昌地质九队共1200多人浩浩荡荡挺进南泥湖、三道庄,开动金刚石小口经钻机15台,在这里展开了勘探大会战。当年完成钻探进尺21611米,施工钻孔65个,使三道庄钼矿储量增加到几十万吨。

从1980年8月到1985年10月,河南省第一调查队共向河南省储委提交了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三个矿区的详细勘探报告。

到1988年,他们已在南泥湖矿区的3.13平方千米的面积上探明钼金属储量66.08万吨;三道庄矿区1.5平方千米的面积上探明钼金属67.25万吨;上房沟1.8平方千米的面积上探明钼金属储量72.56万吨,三个矿区共探明钼金属储量206万吨。

2006年3月,栾川被加冕为“中国钼都”。

2015年底,钼选企业已经发展到67家,采矿规模达到12万吨、日选矿规模147550吨,年产钼精粉10326吨,而且还回收了钼矿中的钨、铁、铜、铼等矿金属,实现了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三大钼矿的露天采。

2010年,权威机构数据显示,全世界只有美国、中国、智利、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较丰富的钼矿等。全世界静态的钼储量约5500万吨,其中约有65%的钼,即3600万吨是可用的。中国已探明的钼储量为855万吨,位居世界第二。